时间:2025-05-09 08:37:44 点击:180
在校园的时光长河中,校庆的钟声即将敲响,这是一场盛大的重逢,也是对往昔岁月深情的回望。在学校的各个角落,静静伫立着一些老物件,它们宛如时光的使者,默默诉说着学校一路走来的故事。今天,就让我们一同走近这些老物件,探寻它们背后的岁月密码。随着校庆的脚步日益临近,这些老物件仿佛被注入了新的活力。它们不再只是一件件物品,而是学校历史的鲜活见证,是校园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。在这个特殊的时刻,让我们共同铭记这些老物件,铭记它们所承载的岁月记忆,带着这份珍贵的回忆,携手共创学校更加美好的未来。
这是一件来自1997年的“古董级”电脑配件——显示器,是当时国内电子制造业的代表之一,这类产品见证了中国IT产业的起步。 90年代末,电脑刚开始普及,单色显示器因价格便宜、稳定性高,被学校、银行广泛使用。当年的电脑课不知道为什么一定要穿鞋套,大概因为电脑太“金贵”了吧。用这种显示器学习《金山打字通》,屏幕闪到眼花也得坚持,现在想想真是“时代的眼泪”啊! 这台显示器,不仅是技术发展的见证,更承载了一代人的记忆。
这个铁盒子就是60年代的黑科技——手摇磁石电话机,金属机身能挡子弹,可供隧道/野外作战使用。在通话前要狂摇30秒唤醒总机,“喂,总机!接302”,全程用吼的;内置永磁发电机,摇动时能产生80V脉冲电压,老话说“手摇电话一响,全村跑来围观”,比现在5G视频通话硬核多了。这机器最怕两种人:急性子(摇断手柄的),社恐(不敢喊总机的)。
这台老古董电视机,是过去家家户户的“宝贝疙瘩” 。在没有智能手机、网络电视的年代,它就是我们获取外界信息、娱乐消遣的主要窗口。那时候,一家人晚饭后围坐在一起,守着这方小小的屏幕,看新闻、追电视剧、看春晚,简单又温馨。虽然如今它已被时代淘汰,但它承载的,是一代人满满的回忆,是旧时光里的温暖印记呀!
在校园的角落里,静静挂着一部蓝色的中国电信校园电话。曾几何时,它是住校学子与家人沟通的桥梁。在没有智能手机普及的日子里,每到放学,电话机旁总是排着长队。同学们怀着对家人的思念,拿起听筒,通过那细细的线缆,传递着生活的琐碎、学业的烦恼与收获的喜悦。拨号时的“嘟嘟”声,通话时的欢声笑语或轻声啜泣,都成了校园生活的独特音符。如今,虽已被手机取代,可它依旧默默伫立,成为校园里的老物件,承载着过去学子们的青春记忆,见证着通信时代的飞速变迁。
这台学校的老式打印机,它曾是校园办公场景里的“老伙计” ,也是校园里文字与图像输出的主力军。在过去那些岁月里,它见证了一届又一届学生的成长,承载着无数知识的传递。 在教学资料、试卷的输出上发挥着重要作用。虽然如今,它已被更新型、更高效的打印设备取代,但它那略显笨重的身躯里,藏着校园发展的旧时光,每一道划痕,每一处磨损,都是岁月留下的印记,诉说着曾经忙碌而充实的办公日常。
这两台曾是专业教具的设备。往昔岁月里,它们是课堂上的得力助手。实训课堂注重创意与实践,当年同学们围绕着它,学习如何运用专业知识,从理论到实际操作,一步步打磨自己的技能。随着科技进步,更新型、功能更强大的设备进入校园,它逐渐退出教学一线。但它斑驳的外观,承载着广告专业学子们的青春记忆,见证了他们的启蒙与成长,是学校发展历程的珍贵印记。
它的外壳已蒙上厚厚的灰尘,指针的走动也不再那么精准,但它曾经却分秒不差地记录着校园生活的节奏。时钟见证了校园里的日出日落,见证了学生们在操场上的奔跑嬉戏,也见证了老师们在办公室里的辛勤备课。它是校园时光的忠实记录者,虽已不再年轻,却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。
下一篇:没有了!